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来源:小易整编  作者:小易  发布时间:2023-03-06 09:13
摘要:简要回答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扬州八怪“是一个奇葩...

简要回答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一个奇葩群体, 他们的作品数量多,流传广,影响深。 这群体博采众长,又独出机杼, 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详细内容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坎坷波折的身世“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独辟蹊径的立意“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

不落窠臼的技法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挥洒自如的笔锋“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

特立高标的品行他们对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奉承等作风深恶痛绝。八人中除郑板桥、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鲁连”、“介之推”为楷模,至死不愿做官。就是做过官的郑板桥也与常官不同。他到山东上任时,首先在旧官衙墙壁上挖了百十个孔,通到街上,说是“出前官恶俗气”,表示要为官清廉。 “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郑板桥的《悍类》、《抚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 “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其中罗聘还爱画鬼,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并解释说“凡有人处皆有鬼”,鬼的特点是“遇富贵者,则循墙蛇行,遇贫贱者,则拊膺蹑足,揶揄百端”。这哪是在画鬼,分明是通过鬼态撕下了披在那些趋炎附势、欺压贫民的贪官污吏身上的人皮,还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 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


本文地址:周公解梦频道 https://www.neebe.cn/jiemeng/917295.html,励北网一个免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本站部分文章来网络分享,本着互联网分享的精神,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周公解梦
小编:小易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广陵的诗句 李白送别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广陵的诗句 李白送别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深度解析,广陵在唐诗中的意象表现,赏析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意美景及诗歌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

  • 扬州瘦西湖简介(扬州瘦西湖简介100字)

    扬州瘦西湖简介(扬州瘦西湖简介100字)

    多少河流形成狭窄的水面,点缀着一些岛屿,岸边长满了柳叶,还有几条软跟的线。在最宽阔的湖面上,吴婷大桥和白塔鹤立鸡群,就像北海的琼花岛,成为瘦西湖的特色。白塔在形势上与北海相似,但比例优美平均,细腻婉约,云水分明,与北海白塔的厚重庄重之作有...

  • 个园简介(江苏扬州个园主人明明姓黄)

    个园简介(江苏扬州个园主人明明姓黄)

    葛源简介(江苏扬州葛源的主人,明明姓黄)与享誉世界的苏州一样,同样位于江苏省的扬州也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古城。在扬州,成千上万的富裕家庭聚集在一起,这里的商业也很有名。说到苏州,很多人记得是课本上写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古朴典雅,融合了...

  •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意思)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意思)

    烟花三月扬州全诗(烟花三月扬州全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诗人李白《去扬州途中送别孟浩然》名句;故人西留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帆远,影蓝空,天上只看得见长江。写这首诗的时候,刚满30岁的李白正在安陆(今湖北)“创业”。俗话说,30岁的时...

  • 天桥八怪介绍(天桥八大怪的奇闻趣事)

    天桥八怪介绍(天桥八大怪的奇闻趣事)

    说起天桥,不得不提“天桥八大怪”,作为旧中国社会底层文化的创造者,他们的要求仅仅是维持基本的温饱。他们之所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有的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有的相貌奇怪、言行怪异。八大怪按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三拨,共有二十四位“...

  •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简要回答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扬州八怪“是一个奇葩...

  • 扬州的古称是什么?

    扬州的古称是什么?

    广陵、江都、维扬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