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有鹅的诗句 咏鹅千古韵事长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1-14 12:01
摘要:探析中国古诗词中咏鹅佳作,从骆宾王《咏鹅》到王羲之换鹅典故,解读鹅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涵盖唐代杜甫、李商隐等诗人咏鹅诗句,分析鹅意象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骆宾王七岁时所作的《咏鹅》,以稚子纯真视角勾勒出白鹅戏水的生动画面,成为中华诗坛最负盛名的咏鹅佳作。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鹅作为文人墨客偏爱的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

鹅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其洁白羽毛常喻高洁品格,如晋代王羲之"黄庭换鹅"的典故,展现文人雅士的超然情趣。《晋书》记载王羲之见山阴道士群鹅,爱不忍释,遂抄写《黄庭经》相换。李白在《王右军》中赞叹:"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这种以艺术换生灵的雅事,将鹅提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

唐代诗人对鹅的描绘尤为精妙。杜甫《舟前小鹅儿》写道:"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以酒色喻鹅黄,尽显生灵可爱。李商隐《题鹅》"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则描绘出群鹅栖息的田园画卷。白居易《鹅赠鹤》中"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更以鹅鹤对比,暗喻人生际遇。

有鹅的诗句 咏鹅千古韵事长-1

宋代诗词中的鹅意象更添哲理意味。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虽咏鸭,但其观察自然的角度与咏鹅诗一脉相承。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中以沙鸥喻隐逸,与鹅的意象亦有相通之处。

明清时期咏鹅诗作延续传统。明代唐寅《题画鹅》"白羽衬青天,清晨向日眠"以简练笔法勾勒画中鹅姿。清代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虽未直接咏鹅,但其田园意境与咏鹅诗异曲同工。

鹅在民俗文化中亦占有重要地位。王羲之爱鹅成癖的典故衍生出"笼鹅"、"换鹅"等成语,《世说新语》载其"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这种对鹅的痴迷,实则是文人对自然生灵的礼赞。

从艺术表现看,咏鹅诗往往运用对比手法。骆宾王诗中"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色彩对照,营造出鲜明视觉冲击。在声韵方面,"鹅、歌、波"的押韵自然流畅,符合鹅鸣的节奏感。这种艺术处理使咏鹅诗既具画面感,又富音乐性。

当代文化中,咏鹅传统仍在延续。小学教材将《咏鹅》作为启蒙诗篇,使鹅的意象深植人心。各地天鹅湖、观鹅亭等景点,也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场所。据统计,全国以鹅命名的地名达200余处,可见其在民间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纵观千年诗史,咏鹅诗篇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生命感悟。从骆宾王的童真视角到王羲之的文人雅趣,从杜甫的生活观察到李商隐的哲理思考,鹅的意象始终与中华文脉紧密相连。这些诗作不仅记录着古人对自然生灵的细致观察,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