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莉字开头的诗句 茉莉芬芳入诗行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1-07 03:21
摘要:茉莉在古典诗词中的艺术表现,解析莉字开头诗句的文化内涵。从历史源流到审美演变,全面展现茉莉作为文学意象的独特魅力,涵盖历代名家咏茉莉的经典作品赏析。...

"茉莉开时香满枝,钿花狼藉玉参差。"这缕穿越千年的芬芳,至今仍在诗词的庭院中袅袅萦绕。茉莉以其冰姿玉骨、暗香浮动的特质,成为诗人笔下清雅绝尘的意象,在古典文学的星空中绽放着独特的光华。

茉莉原产波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土。据《本草纲目》载:"茉莉原出波斯,移植南海,今滇、广人栽莳之。"这种异域花卉很快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王十朋《茉莉》诗云:"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准确道出了其传播路径。宋代《全芳备祖》更将茉莉列为"薰华之冠",足见其地位之尊。

历代诗人对茉莉的吟咏各具神韵。刘克庄"一并能薰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的妙笔,勾勒出茉莉消暑清心的特性;朱熹"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的咏叹,则暗含士大夫清高自许的品格。最令人称绝的当属江奎的千古名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这种毫不掩饰的推崇,使茉莉在群芳谱中占据了特殊位置。

茉莉在诗词中常与女性形象交织。宋代许裴《茉莉花》诗曰:"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将茉莉与女子鬓发香气相融,平添几分缠绵。明代皇甫汸《茉莉花》中"萼密聊承叶,藤轻易绕枝"的描写,更似少女柔美姿态的写照。这种意象组合使茉莉成为东方审美中柔美、贞洁的象征。

莉字开头的诗句 茉莉芬芳入诗行-1

古代文人常以茉莉寄托高洁情怀。王右丞"暗香著人欲袭骨,妙质勿与群芳同"的吟唱,正是以花喻人的典型。吕止庵"玉葩夜静清无寐,冰簟风回碧浪痕"的月下茉莉,映照着文人澄澈的心境。这些诗作通过茉莉的物性特征,构建起士人精神世界的象征体系。

莉字开头的诗句 茉莉芬芳入诗行-2

茉莉入诗还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记忆。范成大《谢袁起岩知府送茉莉二槛》中写道:"千里移根自海隅,风帆破浪走天吴。"记录了下南洋商旅携花归来的历史场景。而屈大均"未开先食蕾,细嚼满口芳"的描写,则保存了古人以茉莉入馔的饮食传统。这些诗句如同文化切片,留存了茉莉在生活中的多重角色。

历代对茉莉的审美经历了从外到内的深化。早期诗作多着眼于形色,如柳宗元"夜阑犹剪灯花弄,玉簪斜插鬓云松"侧重外观描摹。至宋代以后,诗人更注重挖掘其精神内涵,如释道潜"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的句子,已进入物我交融的哲学境界。这种审美演变,折射出中国文人艺术思维的成熟过程。

莉字开头的诗句 茉莉芬芳入诗行-3

茉莉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刘子翚"翠叶光如沃,冰葩淡不妆"的素雅,契合了道家"见素抱朴"的思想;陈宓"西域名花最孤洁,东山芳友更清幽"的咏叹,暗含佛家清净离尘的禅意。这些诗作如同一面面棱镜,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光谱。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读这些带着茉莉清香的诗词,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审美震撼。赵福元"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原不爱铅华"的吟咏,在现代社会中尤显珍贵;杨巽斋"麝脑龙涎韵不作,熏风移种自南州"的赞叹,仍在提醒我们守护这份古典雅韵。这些浸润着茉莉芬芳的诗句,已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基因片段。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