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庆字诗句 喜庆诗词中的美好祝愿

来源:小易整编  作者:小易  发布时间:2025-08-26 08:01
摘要: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首出自《尚书大传》的庆字诗句,以绚丽的意象描绘出祥瑞之兆,道出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庆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无数诗人墨客以庆入诗,抒发对吉祥、欢庆、盛世的美好祝愿。庆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庆贺。《说文解字》释曰:庆,行贺人也。从心从夊。吉礼以鹿皮为贽,故从鹿省。这个字的构造就蕴含着古人对喜庆场合的重...

"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首出自《尚书大传》的庆字诗句,以绚丽的意象描绘出祥瑞之兆,道出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庆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无数诗人墨客以"庆"入诗,抒发对吉祥、欢庆、盛世的美好祝愿。

庆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庆贺"。《说文解字》释曰:"庆,行贺人也。从心从夊。吉礼以鹿皮为贽,故从鹿省。"这个字的构造就蕴含着古人对喜庆场合的重视——以鹿皮作为贺礼,表达最诚挚的祝福。在《诗经》中,"庆"字已然成为祥瑞的象征,如《小雅·楚茨》中的"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展现了周代祭祀文化中庆贺与祈福的紧密联系。

唐宋时期,庆字在诗词中的运用达到巅峰。杜甫在《洗兵马》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诗中"喜再昌"的"喜"与"庆"同义,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太平的深切期盼。

庆字诗句 喜庆诗词中的美好祝愿-1

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流香涨腻满晴川"暗含庆贺之意,描绘出端午佳节的热闹景象。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庆历遗民知有恨,宣和旧事说还惊"更是直接以"庆历"年号入诗,寄托了对往昔盛世追忆。

庆字诗句 喜庆诗词中的美好祝愿-2

明清时期,庆字诗词更注重对具体喜庆场景的描绘。文徵明在《元日》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首诗虽未直接出现"庆"字,却将元旦庆贺的习俗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唐寅的《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则通过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民间庆贺活动的盛大场面。

在现代诗词创作中,庆字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分外妖娆"的盛世景象,正是对新时代的庆贺与礼赞。

庆字诗句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而历久弥新,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从《诗经》的"孝孙有庆"到杜甫的"喜再昌",从苏轼的端午庆贺到毛泽东的"今朝"礼赞,庆字始终是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在庆典时刻吟诵庆字诗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每一首庆字


本文地址:古文诗词频道 https://www.neebe.cn/guwen/1152282.html,励北网一个免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本站部分文章来网络分享,本着互联网分享的精神,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古文诗词
小编:小易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