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今日瓜洲古渡公园的碑亭前,仍能想见当年"楼船夜雪瓜洲渡"的盛景。唐代这里已是漕运要津,至宋代更成江防重镇。陆游在《书愤》中追忆的不仅是戍守雄姿,更是那个铁马冰河的时代剪影。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清代康乾南巡的龙舟,都曾在此留下深深的水痕。古渡石阶上那些被缆绳磨出的凹槽,如同岁月的刻度,记录着千帆过尽的繁华。
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让瓜洲化作一座浮在诗句上的渡口。王安石那首著名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佳话,早已融入民族的文化记忆。张祜的《题金陵渡》则勾勒出"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的静谧画卷。这些诗行如同时光的棱镜,折射出古渡不同侧面的光影。
瓜洲不仅是诗意的载体,更是历史转折的见证。南宋虞允文在此大破金兵,谱写了"瓜洲大捷"的壮歌;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操练水师;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成为天京屏障。每一段金戈铁马的往事,都为这座温柔水乡注入了刚健之气。
古渡周边散落的文化遗迹,如同历史的拼图。沉入江底的瓜洲古城,在退潮时偶尔会露出断壁残垣;高旻寺的钟声穿越三百年,仍在江面回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说,为这片水域增添了凄美的浪漫色彩。这些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共同编织成瓜洲深厚的文化肌理。
今日的瓜洲正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平衡。古渡遗址公园最大限度保存了历史风貌,复建的牌坊、碑刻让游人得以触摸往昔。而新建的润扬长江大桥如长虹卧波,与古渡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新旧交融,恰如当代瓜洲最动人的表情。
当夕阳为古渡镀上金辉,江水依旧拍打着千年石岸。那些镌刻在诗词中的瓜洲意象——离别的渡口、征战的要塞、商旅的枢纽——已沉淀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这座古渡不仅连接着南北水路,更串联起一部流动的文化史诗,等待着每一个驻足者去阅读、去感悟。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将瓜洲渡口的苍茫景致与游子离愁融为一体,成为千古绝唱。这座位于扬州南郊的古渡,恰如一枚精致的玉扣,绾结着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千年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