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诗句意思,源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这首七言绝句创作于1075年二月,时值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全诗仅28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字面看似写景,实则蕴含深沉的人生况味。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点明地理方位。京口即今镇江,与扬州市南的瓜洲渡隔江相望。当时王安石从江宁出发,舟行至瓜洲暂泊。一个"间"字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际遇的微妙距离。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钟山指南京紫金山,是王安石隐居著述之地。看似不远的距离,在诗人心中却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空间距离的描写,实为心理距离的投射。
最耐人寻味的是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记载,王安石曾反复修改这个"绿"字,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十余字,最终选定"绿"这个使动用法。这个字不仅描绘出春回大地的视觉意象,更暗含时间轮回的哲思。"又"字点明这是诗人第二次奉召入京,距离第一次变法已过去六年光阴。
末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面是思乡之情,深层却暗含对政治前途的忧虑。1075年正值王安石变法遭遇重重阻力之时,这位改革家对前路既怀期待又存忐忑。"明月"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象征故乡与团圆,此处更寄托着诗人对精神归宿的渴求。
从创作背景看,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此前他因变法受挫首次罢相,退隐江宁。如今重新启用,内心充满矛盾:既想施展政治抱负,又眷恋闲适的隐居生活。这种仕与隐的挣扎,通过"一水间""数重山"的空间意象得以具象化。清代学者纪昀评此诗"托兴深微",正是看出字面背后的政治隐喻。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体现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四句诗看似平白如话,实则经过精心锤炼。"绿"字的推敲成为古代炼字典范,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赞其"形象生动,境界全出"。空间上由近及远(京口-钟山),时间上由今溯往(又绿-何时),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结构。
这首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将其与杜甫《月夜》相提并论,认为二者"皆以眼前景写心中事"。现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该诗成功将政治失意转化为审美意象,开创了政治抒情诗的新境界。如今瓜洲古渡立有诗碑,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
泊船瓜洲诗句意思,不仅是一幅江南春景图,更是一幅宋代士大夫的心灵画卷。它通过地理空间的转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诗中"绿"字的锤炼过程,也成为中华诗词创作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生动注脚。这种将个人命运与自然景象相融合的创作手法,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