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古称延陵、毗陵、晋陵,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美誉。这座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清代诗人黄景仁在《绮怀》中描绘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虽未直言常州,却蕴含着江南文人特有的婉约情致。而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常州任职期间创作的《牡丹亭》,更是将这座城市的柔美与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常州的历史长卷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苏东坡与常州的深厚情缘。这位文豪先后十一次来到常州,最终选择在此终老。他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写道:"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表达了在常州找到心灵归宿的欣慰。另一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中"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则展现了常州士人的儒雅风范。
常州的红梅阁、舣舟亭、天宁寺等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无数诗人的吟咏。清代诗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千古名句,虽是为诗论而作,却也映照出常州人才辈出的盛况。近代诗人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更将常州人家的除夕情景描绘得生动传神。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籍诗人的杰出贡献。从唐代诗人储光羲到清代性灵派代表人物袁枚,从"毗陵七子"到现代诗人艾青,常州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诗创作力。储光羲的《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展现了常州水乡的春日美景;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则描绘出常州郊野的田园趣味。
当代常州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虽未直接提及故乡常州,但诗中蕴含的江南情结,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常州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深情。这些诗作不仅记录着常州的历史变迁,更传承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漫步在今天的常州古城,依然能在青果巷的石板路上寻觅到往昔的诗意,在运河畔的垂柳间感受到古人的情怀。关于常州的诗句,就像一轴永不褪色的水墨长卷,将龙城的千年文脉、江南的温婉风韵,永远定格在中国诗歌的瑰丽殿堂中。这些诗篇不仅是文学珍品,更是解读常州历史文化的密码,让后世得以窥见这座古城独有的精神气质与人文魅力。
关于常州的诗句,总能让人联想到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从延陵季子的谦让之风到齐梁故里的文脉绵延,常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底蕴,孕育出无数动人的诗篇。唐代诗人独孤及在《晚秋毗陵道中》写道:"离离麦熟时,幽人野田间",勾勒出常州郊野的田园风光;宋代大文豪苏轼与常州结下不解之缘,其"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的诗句,道出了对常州山水的深情眷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