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形容瞌睡的诗句 古诗词中睡意朦胧的传神描写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1-17 10:41
摘要:古诗词中关于瞌睡的传神描写,从孟浩然春晓到苏轼浣溪沙,解析诗人如何用精妙诗句刻画睡意朦胧的状态,涵盖春困夏倦等季节特征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睡眠描写。...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在《春晓》中仅用十字便勾勒出春日慵懒的睡意;"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于《浣溪沙》中将旅途困倦描绘得淋漓尽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瞌睡状态的传神刻画,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别具韵味的篇章。

翻阅唐诗宋词,描写睡意的佳作俯拾皆是。白居易在《昼寝》中写道:"坐睡抛书午梦长,小窗斜日转回廊",将午后读书时不经意间被睡意侵袭的慵懒情态刻画入微。诗中"抛书"二字尤为精妙,既表现了睡意袭来时的猝不及防,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陆游《昼眠》中的"美睡宜人胜按摩",更是直抒胸臆地赞美了舒适睡眠带来的愉悦感受。

形容瞌睡的诗句 古诗词中睡意朦胧的传神描写-1

宋代词人对瞌睡的描写更显细腻。晏殊《浣溪沙》中"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的句子,表面写女子妆容,实则通过"粉融"暗示其困倦之态。李清照《浣溪沙》中"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的"慵"字,将春日困倦与女儿情思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词中的瞌睡描写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杜甫《倦夜》中"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的句子,表面写秋夜困倦,实则寄托着诗人对时局的忧思。苏轼《西江月》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慨叹,更是将睡意升华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形容瞌睡的诗句 古诗词中睡意朦胧的传神描写-2

在不同季节的诗词中,瞌睡的描写也各具特色。春困在诗人笔下常与生机盎然的景象相映成趣,如王安石的"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夏倦则多与酷暑相伴,杨万里的"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便是典型;秋乏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愁,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中那个"断肠人"的形象,可谓秋日困倦的极致写照;冬眠则常与温暖场景相对,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所营造的温馨氛围,令人顿生睡意。

形容瞌睡的诗句 古诗词中睡意朦胧的传神描写-3

诗人描写瞌睡的手法也极为丰富。有的通过环境烘托,如王维《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静谧;有的借助动作描写,如李白《夏日山中》的"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还有的运用比喻象征,如李商隐《无题》中"神女生涯原是梦"的朦胧意境。这些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使简单的瞌睡主题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诗词中不同社会阶层的瞌睡状态也迥然相异。农夫"昼出耘田夜绩麻"的辛劳(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与贵公子"春宵苦短日高起"的奢靡(白居易《长恨歌》)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层分化,更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时至今日,这些描写瞌睡的诗句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当我们困倦时吟诵"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陆游《题斋壁》),仿佛与古人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汉语的精妙,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中华文化特有的生活美学与人生智慧。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形容瞌睡的诗句 古诗词中睡意朦胧的传神描写

    形容瞌睡的诗句 古诗词中睡意朦胧的传神描写

    古诗词中关于瞌睡的传神描写,从孟浩然春晓到苏轼浣溪沙,解析诗人如何用精妙诗句刻画睡意朦胧的状态,涵盖春困夏倦等季节特征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睡眠描写。...

  • 春困诗句 春日倦意中的诗意表达

    春困诗句 春日倦意中的诗意表达

    春困主题在古代诗词中的艺术表现,分析孟浩然、杨万里等诗人的经典作品,解读春困现象的文化内涵与医学原理,展现季节变迁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