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联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在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客,年仅二十五岁的王勃即席挥毫,写下这篇旷世骈文。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时,满座皆惊,阎都督更是拍案叫绝,称其"真天才也"。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由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这座临江而立的楼阁,因王朝更迭屡毁屡建,至今已重修达29次之多。现在的滕王阁是1989年依照梁思成先生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主体建筑高57.5米,采用宋代楼阁样式,碧瓦丹柱,雕梁画栋,尽显大唐气象。
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描绘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壮丽景致,更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名句,抒发了士人的理想抱负。文中"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等句,既赞美了洪州物产丰饶,又暗含对贤能之士的渴求。
在建筑美学上,滕王阁完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精华。主阁采用"明三暗七"的格局,从外看是三层带回廊的建筑,内部实有七层。各层檐下均悬挂匾额,最著名者当属苏轼所书"滕王阁"三字。登楼远眺,赣江如练,西山叠翠,正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意境再现。
历代文人墨客在滕王阁留下无数诗篇。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曾登阁赋诗:"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文天祥在《题滕王阁》中写道:"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这些诗作与王勃的序文共同构筑了滕王阁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但与后两者不同,滕王阁更突出地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王勃在序文中既抒发了"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个人感慨,又展现了"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的豪迈气概,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正是盛唐气象的生动写照。
今日的滕王阁不仅是南昌的城市地标,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每当夕阳西下,登楼观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致,依然能感受到千年前那位少年才子笔下的诗意与豪情。这座历经沧桑的名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继续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璀璨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