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山海关最著名的诗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09-02 04:51
摘要:山海关最著名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解析这座天下第一关在诗词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展现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的关隘情怀与民族精神。...

追溯历史,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这座关隘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形成名副其实的"山海之关"。明代诗人李贽曾用"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来盛赞其战略地位,而清代乾隆皇帝东巡时亦留下"长城尽处海山奇,王气盘纡天汉垂"的赞叹。

在文学长河中,山海关承载着太多诗人的家国情怀。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守蓟镇时,曾赋诗"蓟门烟树接天浮,塞雁南飞又报秋",抒发镇守边关的豪情。清代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巡山海关,写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千古名句,将关隘的苍茫与行旅的孤寂融为一体。

山海关最著名的诗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1

近代以来,山海关更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1933年,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守军何柱国部奋起抵抗,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诗人田间在《给战斗者》中疾呼:"我们必须拔出敌人的刀刃,从自己的血管",字字泣血,彰显保卫山河的铮铮铁骨。

当代文学作品中,山海关依然焕发着新的诗意。作家峻青在《雄关赋》中写道:"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段文字与"雄关漫道真如铁"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山海关最著名的诗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2

从建筑美学角度看,山海关的关城设计完美体现古代军事智慧。城高14米,厚7米的城墙用巨型青砖砌成,确实配得上"真如铁"的比喻。城楼上"天下第一关"的巨匾,每个字高达1.6米,笔力遒劲,更添雄关气魄。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古城墙上,仿佛为这座历经600年风雨的关隘披上铁甲金衣。

山海关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地标。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站在关城上吟诵"雄关漫道真如铁",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这句诗之所以能成为山海关最著名的注脚,正是因为它既写出了关隘的物理特征,更道出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品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山海关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2019年,山海关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古老的关隘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当我们再次吟诵"雄关漫道真如铁"时,不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汲取前行的力量,正如诗中所蕴含的意志:无论道路多么漫长艰险,都要以钢铁般的意志勇往直前。

山海关最著名的诗句当属"雄关漫道真如铁"。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虽然并非专为山海关而作,但其雄浑气势与山海关的军事要塞地位高度契合,成为流传最广的描写关隘的经典诗句。山海关作为"天下第一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巍峨的城楼、坚固的城墙与这句诗中"真如铁"的意象相得益彰。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