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造化钟神秀原文

来源:小易整编  作者:小易  发布时间:2023-03-04 05:26
摘要:造化钟神秀这句古诗出自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

造化钟神秀这句古诗出自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造化钟神秀原文

《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创作背景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本文地址:周公解梦频道 https://www.neebe.cn/jiemeng/915517.html,励北网一个免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本站部分文章来网络分享,本着互联网分享的精神,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周公解梦
小编:小易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野望原文及翻译(唐代杜甫野望古诗欣赏及解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唐代杜甫野望古诗欣赏及解析)

    望野原著与翻译(唐代杜甫望野古诗赏析)创作背景:唐肃宗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草堂。饱受战乱之苦后,他的生活暂时得到安宁,妻儿团聚,重拾天伦之乐。这首诗写于住草堂的第二年(761)。杜甫简介:杜甫(712-77...

  • 论语六则原文(论语中的六则语录)

    论语六则原文(论语中的六则语录)

    ,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2仲弓问子桑伯子,好,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其不善者而改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老师的时候,一个好人还不如一个快乐的人!。非要找个词,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学习...

  • 曹植 洛神赋(曹植洛神赋原文)

    曹植 洛神赋(曹植洛神赋原文)

    曹直罗神赋(曹直罗神赋原文)其形也,若惊若游龙,容瑶秋菊,华茂宋淳。似轻云遮月,又似风归雪。——洛神赋神仙。洛神赋(原名干镇赋)东汉曹植[原文]黄三年,禹迁都洛川。正如古人所说,宓妃是水神。感受到宋玉对楚王女神的深情,作了一首四赋。它的话...

  • 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原文及翻译)

    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原文及翻译)

    林之(原文和译文由林之)原文早安阅读2020-02-1718:17:37郭早春照片的一部分五代北宋是中国山水画的全盛时期,郭的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北宋画院最成功的山水画大师之一。得宋神宗赏识,在翰林院身居要职,在宫...

  •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译文)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译文)

    侯,陈元方(原文和译文为侯)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纪伯。从小天资聪颖,热爱文学,广招天下人聚在门口。公元444年(元嘉二十一年),临川王柳宗时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了《世说新语》,他还是小...

  • 花脸冯骥才原文(冯骥才:“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

    花脸冯骥才原文(冯骥才:“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

    面对冯骥才原创(冯骥才:《人情味是一年中最深的味道》)每到年底,大冯(业内对冯骥才先生的尊称)总是风尘仆仆,不仅照常忙着事业,还要忙着过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是最关注过年,最会过年的文化名人。2014年1月,《环球人物》特约记者从天津追...

  •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东汉末年,连年战乱,疫病流行,民不聊生。张仲景的人十个有七八个死于伤寒。张仲景觉得过去毁了,他无法挽回自己的伤口。他勤于求古,博采众家之长,切脉辨证。他写了十六卷的《伤寒论》和《杂病论》。《伤寒论》出版后,由于战争等原...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读书有三到原文及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读书有三到原文及翻译)

    我尝有三读(带原文和译文的三读)。1.使用“|”来中断上面的句子。我品味到|读一本书有三遍|就是心达|眼达|口达|心不在此|眼不看细节|心和眼都不专于一|只是隔着波浪背|永远记不住|记不了多久|心达最急|心达|眼和口达不到|。你知道课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