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晓寝》中写道:"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伸。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诗人翻身调整睡姿,不经意间打了个哈欠伸个懒腰,透过纸窗看到天已破晓,却仍贪恋被窝的温暖。这种晨起时的困顿慵懒,想必是许多人都曾体验过的。
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虽未直言困倦,但"永忆"二字透露出精神上的疲惫与对归隐的向往。这种困倦更多是心灵层面的倦怠,是历经世事后的精神困顿。

王维的《渭川田家》中"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描绘了农夫劳作后的疲惫,这种困倦带着生活的温度。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又何尝不是对世俗困倦的一种超脱?
杜甫在《倦夜》中写道:"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诗人夜不能寐,感受着秋夜的凉意,数着稀落的星辰,这种困倦中带着忧国忧民的沉重。
苏轼的《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将月光拟人化,照耀着无法入眠的诗人。这种困倦夹杂着人生感慨,是智者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道出了酒后深睡仍难解困意的状态。而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是将精神困顿推向了极致。
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诗人整夜未眠,听着雨声等待天明,这种困倦带着对生活的期待。范成大的"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则描绘了夏日午后的慵懒困倦。
唐寅的《桃花庵歌》中"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将困倦与醉意交织,展现文人放达不羁的生活态度。而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则在时空流转中透露出对世事变迁的倦怠感。
这些诗句之所以动人,在于它们捕捉了人类共通的疲惫体验——无论是身体上的困倦,还是精神上的倦怠。古人将这些感受化作诗行,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产生共鸣。当我们吟诵这些诗句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享那份独特的困倦之美。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更需要这些"好困诗句"的慰藉。它们提醒我们:困倦不是弱点,而是人之常情;休息不是懈怠,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下次当你感到困倦时,不妨吟诵几句古诗,在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寻找共鸣,让千年前的诗句抚慰今日的疲惫。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这首《春晓》可谓是最经典的"好困诗句",将春日慵懒的睡意与自然景致完美融合。古人笔下的困倦之情往往别具韵味,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在诗词长河中留下许多令人感同身受的佳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