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含昃的诗句 日昃影斜思故人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1-15 02:01
摘要:解析古诗词中含昃字句的深层意蕴,日昃意象在传统文化中的时间哲学与情感表达。从天文历法到文学创作,展现昃时特有的审美价值与生命感悟,为现代读者提供理解古典诗词的新视角。...

"日昃影斜思故人,独倚危楼望断云"——这句含"昃"字的诗句,恰如一幅时光流转的画卷,将黄昏时分的思念与孤寂娓娓道来。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昃"这个看似生僻的字眼,实则承载着深厚的时间意识与生命感悟。它特指太阳西斜至午后三至五时的时辰,既标志着白昼的消逝,又预示着夜晚的临近,成为诗人抒发情感、慨叹人生的独特意象。

追溯"昃"字的源流,其本义源于太阳运行至西方偏斜的位置。《说文解字》释为"日在西方时侧也",形象地捕捉了日影偏斜的瞬间。在古代天文学中,"昃"与"中"相对,构成完整的日晷计时体系。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精准观察,逐渐演变为文人墨客笔下富有哲学意味的符号。从《诗经》"日之方中,在前上处"到《楚辞》"日昃之离,何可久也",先秦文献中已见其作为时间标记的雏形。

至唐宋诗词鼎盛时期,"昃"字的运用达到艺术巅峰。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未直书"昃"字,却将昃时特有的苍茫暮色渲染得淋漓尽致。而白居易《首夏》"日昃不复午,落景丽已残"则直接以"昃"入诗,勾勒出初夏午后光影渐柔的静谧图景。这些诗句不仅记录着时间的流逝,更寄托着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深沉思考。

含昃的诗句 日昃影斜思故人-1

在禅诗领域,"昃"常与修行悟道相联。皎然《山居诗》"日昃独坐空山寂,唯闻涧水潺潺声"通过昃时独处的体验,展现物我两忘的禅境。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未明言时辰,但其中"坐看"的悠然,恰是昃时分特有的从容心境。这种将自然时序与精神境界相融合的创作手法,使"昃"超越了简单的时间指示,成为体悟宇宙规律的媒介。

含昃的诗句 日昃影斜思故人-2

从天文历法角度审视,"昃"对应着十二时辰中的"日昳",即未时与申时之交。古人观测日影长度变化,发现此时影子由最短渐长,阴阳之气开始转换。《周髀算经》载"日昃之影,昼漏四十刻",精确记录了昃时的天文特征。这种科学认知反映在杜甫《夏夜叹》"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中,通过描写昃时暑热未消的煎熬,暗含对时间规律的深刻理解。

在情感表达层面,"昃"往往承载着离愁别绪。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中,斜阳余晖与酒醒时分的怅惘相互映照。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虽写梦境,但"尘满面,鬓如霜"的慨叹,恰是历经人生昃时的沧桑写照。这些作品通过昃时意象,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普世的情感共鸣。

当代解读这些含昃诗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古人的时间观念,更能获得现代生活的启示。在快节奏的今天,重读"日昃影斜思故人"这样的诗句,仿佛在喧嚣中开辟一方宁静。它提醒我们关注自然节律,在日影西斜时稍驻脚步,体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趣。正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所言"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种对时光的清醒认知,恰是古代智慧对现代人的珍贵馈赠。

纵观千年诗史,"昃"字从单纯的天文计时,逐渐演变为承载哲学思考与审美体验的文化符号。它既标记着物理时间的特定阶段,又隐喻着人生由盛转衰的自然规律。当我们吟咏这些含昃的诗句,实则是在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日影西斜中共同探寻生命的永恒命题。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