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江的诗句有什么?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以其磅礴气势和壮美风光,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重要题材。从李白的豪放到杜甫的沉郁,从苏轼的旷达到白居易的平实,无数诗人用他们独特的笔触,为长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友人乘舟远去,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唯有长江水依旧浩浩荡荡流向天边。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长江的辽阔壮美,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杜甫在《登高》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登高望远,看到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这两句诗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既写出了深秋的萧瑟景象,又展现了长江的永恒流动,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便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人站在赤壁矶头,望着奔腾东去的长江,不禁发出历史的慨叹。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唯有江山依旧,这种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永恒性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回味无穷。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里的浔阳江指的就是长江在九江的一段。诗人通过秋夜江边的萧瑟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伤感氛围,为后面琵琶女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以春江为背景,但其描绘的江景同样适用于长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以清丽婉转的笔调,描绘出长江春夜的美景,月光照耀下的江面波光粼粼,潮水与大海连成一片,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留下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写的是赣江,但其描绘的江天辽阔之景,与长江的壮美如出一辙。这两句诗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江晚景,成为描写江景的典范之作。
李之仪的《卜算子》写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词以长江为线索,抒发了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长江水成了连接两地相思的纽带,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虽然主要写洞庭湖,但也涉及长江:"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几句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吸纳长江水的磅礴气势,展现了江河交汇的壮阔景象。
杨慎的《临江仙》开篇便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词被用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以长江的永恒流动喻示历史的变迁,气势恢宏,寓意深远。
除了这些经典名句,历代诗人还创作了大量描写长江的诗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出了长江三峡的险峻与舟行的迅疾。杜甫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了长江夜色的壮阔。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借长江抒发了历史兴亡的感慨。
这些描写长江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们卓越的艺术才华,更记录了他们与长江深厚的情感联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首诗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关于长江的集体记忆,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品读这些诗句,我们不仅能欣赏到长江的壮美风光,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诗句穿越时空,至今仍然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对这条母亲河产生更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大江东去"的豪迈,还是"共饮长江水"的柔情,这些诗句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