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描写棉花的诗句 咏棉十五韵赏析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1-07 07:21
摘要:赏析历代描写棉花的经典诗句,解读棉花在古诗词中的审美意象与文化内涵,展现从唐宋到现代的咏棉诗篇发展脉络,棉花在中华农耕文明中的艺术表现与时代价值。...

"白云坠地无人扫,野棠开后燕来早。千枝万叶摇春风,不似柳绵空袅袅。"这首描写棉花的诗句,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棉田的独特景致。棉花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滋养着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在文人墨客笔下绽放出别样的艺术光彩。

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棉花素有"白金"之称。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写道:"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虽未直言棉花,却已描绘出棉农劳作的田园画卷。至宋代,棉花种植技术日臻成熟,苏轼在《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中吟咏:"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将棉纺与蚕桑并置,展现当时棉纺织业的兴盛景象。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详细记载:"棉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此时棉花已完成从岭南到中原的传播历程。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更系统总结植棉经验,推动棉花成为"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的重要物产。这些农学典籍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词,但其间蕴含的农耕智慧,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沃土壤。

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中写道:"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此诗常被引申为对棉田的礼赞,待春雷惊蛰,棉苗破土,恰似"千红万紫"的生命力在田间涌动。郑板桥则以其特有的清雅笔调描绘:"棉暖胜过三春絮,花开能白九月秋。"将棉花的实用价值与审美意趣完美融合。

描写棉花的诗句 咏棉十五韵赏析-1

民间歌谣中亦不乏对棉花的赞美。北方流传的《采棉谣》唱道:"八月里来棉花开,朵朵白云落尘埃。姐姐妹妹挎竹篮,笑语欢歌采棉来。"江南地区的《纺线曲》则吟:"月儿弯弯照纱窗,棉条细细纺线长。织成布匹做衣裳,暖透人间岁月香。"这些质朴的民歌,将棉花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描写棉花的诗句 咏棉十五韵赏析-2

从审美角度看,棉花在诗人笔下常被赋予多重意象。其洁白似雪,常喻高洁品格,如"玉立亭亭白霓裳";其柔软温暖,常寄人间温情,如"软衬三冬暖,轻遮九月寒";其生生不息,常寓生命坚韧,如"经霜犹吐絮,历雪更开花"。这些意象共同构建起棉花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当代诗人余光中在《乡愁四韵》中写道:"给我一朵棉花白啊棉花白,那乡愁的滋味是母亲的怀。"将棉花与乡愁、母爱等永恒主题相联结,延续着古诗词中棉花意象的现代传承。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时代的棉田诗篇更添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时代内涵,如"银鹰播洒希望种,铁牛耕出幸福田"等诗句,记录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蜕变。

纵览古今描写棉花的诗句,我们既能感受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视觉震撼,也能体味到"慈母手中线"的情感温度,更可窥见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脉络。这些诗篇如同时光的梭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织就一幅绵延千年的棉文化画卷。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描写棉花的诗句 咏棉十五韵赏析

    描写棉花的诗句 咏棉十五韵赏析

    赏析历代描写棉花的经典诗句,解读棉花在古诗词中的审美意象与文化内涵,展现从唐宋到现代的咏棉诗篇发展脉络,棉花在中华农耕文明中的艺术表现与时代价值。...

  • 描写大米的诗句 稻香诗意话丰年

    描写大米的诗句 稻香诗意话丰年

    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大米的经典诗句,从辛弃疾稻花香说到杜甫仓廪实,解读稻作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艺术表现与人文内涵,感受农耕文明的诗意传承。...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