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有关义的诗句 忠义千秋照汗青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0-28 01:02
摘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铮铮誓言,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历史长空。这句承载着民族气节的千古绝唱,不仅凝聚着诗人对忠义的最高诠释,更成为中华文明精神谱系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当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在诗词的海洋中探寻义的深邃内涵,会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实则承载着华夏文明最厚重的精神密码。翻开《诗经·无衣》的竹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战歌依然在耳畔回响。先秦时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铮铮誓言,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历史长空。这句承载着民族气节的千古绝唱,不仅凝聚着诗人对忠义的最高诠释,更成为中华文明精神谱系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当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在诗词的海洋中探寻"义"的深邃内涵,会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实则承载着华夏文明最厚重的精神密码。

翻开《诗经·无衣》的竹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战歌依然在耳畔回响。先秦时期,义的概念已深深植根于社会伦理体系。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义利之辨作为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孟子更将义提升到与仁并列的高度,提出"舍生取义"的价值主张。这种思想在屈原的《离骚》中得到艺术化的呈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绝唱,成为士人坚守道义的精神丰碑。

汉代乐府诗中,《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誓言,展现了夫妻情义的坚贞不渝。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慨叹,则是对生命价值与道义关系的深刻思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守节,分别从不同维度诠释着义的内涵。

唐宋诗词将义的表达推向巅峰。李白在《侠客行》中描绘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侠义精神,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胸襟,都在用不同的笔触勾勒着义的多重面相。特别是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将民族大义抒发得淋漓尽致。

有关义的诗句 忠义千秋照汗青-1

元明清时期,义的表达更趋丰富多元。文天祥的《正气歌》系统阐述了儒家义理,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宣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都在延续着义的文脉。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义薄云天"的形象,通过民间说唱、戏曲等艺术形式,使"义"的概念深入市井乡野。

在传统诗词中,义的内涵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最基本的"朋友之义",体现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更高层次的"家国之义",彰显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赤子情怀;而最高境界的"道义之义",则升华在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

这些承载着义理的诗词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在于它们准确把握了三个维度:个体修养的"修身之义",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治学态度;人际交往的"处世之义",如《增广贤文》"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的"济世之义",如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抱负。

有关义的诗句 忠义千秋照汗青-2

从创作技法来看,诗人往往通过比兴手法寄托义理。于谦借石灰喻气节,郑思肖以无根兰寓忠贞,王冕用墨梅表清高,都是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可感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善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强化义的庄严,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常用典故深化义的内涵,如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壮志未酬。

有关义的诗句 忠义千秋照汗青-3

这些蕴含大义的诗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塑造了中华民族"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培育了"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形成了"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从苏武牧羊的坚守,到颜真卿抗贼的刚烈;从包拯铁面无私的公正,到海瑞为民请命的担当,无不是这种义理文化的生动实践。

在当代社会,传统义理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坚守诚信底线,在个人发展中兼顾社会责任,在国际交往中秉持公道正义。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的精神,正是中华义理文化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重新品读这些充满大义的诗词,仿佛在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书写"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