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泰州的诗句 水韵梅香入画来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0-02 07:21
摘要:泰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水韵风情,从凤城河泛舟到千垛菜花观赏,感受梅兰芳故里的戏曲文化,登临望海楼俯瞰江淮胜景,体验里下河地区独特的水乡诗意生活。...

"城枕寒流古塞斜,星移斗转几人家。梅郎故里春如海,千树珊瑚一夜花。"这首描绘泰州的诗句,恰似一幅水墨长卷,将这座千年古城的风韵徐徐展开。泰州,这座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的城市,如同镶嵌在江淮平原上的明珠,承载着三千年的文明积淀。每当暮色四合,凤城河畔灯火初上,恍惚间仿佛能听见唐代诗人张祜在此吟咏的余韵。

泰州的水,是这座城市最灵动的诗行。纵横交错的河道如同大地的血脉,孕育出独特的水城风貌。溱湖湿地芦苇摇曳,舟行碧波上,但见白鹭掠水而过,恰如明代诗人储巏笔下"扁舟夜傍蒹葭宿"的意境。凤城河环抱着古城,沿河垂柳拂水,亭台错落,若在春日泛舟河上,可见"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景致,令人顿生"斜风细雨不须归"之叹。

梅兰芳纪念馆所在的凤凰墩,更是泰州文化的重要地标。青砖小瓦的院落里,似乎仍回荡着梅派唱腔的婉转。院中那株百年海棠,年年春日绽放如霞,恰似大师在《贵妃醉酒》中水袖轻扬的瞬间。遥想当年,梅先生在此启蒙学艺,从此将中国戏曲带向世界,这不正是"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的生动写照吗?

泰州的古街巷陌,处处藏着诗的韵脚。钟楼巷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亮,两旁明清建筑的马头墙高低错落,飞檐翘角在蓝天勾勒出灵动的曲线。漫步其间,忽见一户人家门楣上刻着"诗礼传家"的匾额,院中腊梅探出墙头,暗香浮动,恍若走进了宋代诗人陈垓"小巷幽窗伴读书"的意境。而望海楼巍然耸立于城东南隅,登楼远眺,江淮平原尽收眼底,令人不禁吟诵起"江淮第一楼"的千古绝唱。

泰州的诗句 水韵梅香入画来-1

泰州的饮食文化也浸润着诗意。清晨,老街的早点铺蒸汽氤氲,蟹黄汤包皮薄如纸,汤汁鲜美,恰似"白玉金汤凝琥珀"的写照。溱湖簖蟹青壳白肚,黄满膏肥,秋日持螯赏菊,再佐以本地产的梅兰春酒,俨然一幅"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的文人雅集图。这些寻常滋味,都化作了游子心中"莼鲈之思"的载体。

在泰州博物馆,那些出土的宋代瓷器安静地诉说着往事。青瓷碗底刻着的诗句,虽经千年仍清晰可辨。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件磁州窑瓷枕,上面题着"梦里不知身是客",让人遥想当年客商云集、舟楫往来的盛况。而郑板桥曾在泰州任职,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千古名句,这种心系苍生的情怀,至今仍在泰州人的血脉中流淌。

泰州的诗句 水韵梅香入画来-2

春日里,千垛菜花盛开,金浪滔天,水道如织,构成"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观。船娘摇着橹,唱起里下河地区的民歌,吴侬软语伴着欸乃桨声,醉了斜阳。若逢细雨蒙蒙,但见头戴斗笠的农人撑船穿行花海,俨然马致远"绿蓑衣,青斗笠,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词意。

泰州的诗意,更在寻常百姓的生活里。公园中老人们在银杏树下对弈,楚河汉界间运筹帷幄;学宫遗址前,孩童朗朗的读书声随风飘荡;深夜的书斋里,仍有人研墨临帖,续写着这座文化名城的文脉。这种浸润在骨子里的风雅,让泰州不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城市,更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

当夕阳为望海楼镀上金边,凤城河泛起粼粼波光,整座城市仿佛都沉浸在水墨丹青之中。这时才真正懂得,为什么历代文人墨客行经此地,总会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泰州本身,就是一首写不完的诗,一幅画不尽的画,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来品读、来续写。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泰州的诗句 水韵梅香入画来

    泰州的诗句 水韵梅香入画来

    泰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水韵风情,从凤城河泛舟到千垛菜花观赏,感受梅兰芳故里的戏曲文化,登临望海楼俯瞰江淮胜景,体验里下河地区独特的水乡诗意生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