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中的秋日悲歌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0-01 11:00
摘要:深度解析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意境,秋风意象的象征意义,赏析这首七律如何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展现唐诗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中"风急天高"四字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苍茫辽阔的秋日意境。秋风呼啸着掠过天际,猿猴的哀鸣在峡谷间回荡,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公元767年秋,56岁的杜甫漂泊至夔州。此时的大唐王朝历经安史之乱,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诗人自身也饱经沧桑:仕途失意、家境贫寒、疾病缠身。当他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举目四望,但见秋风萧瑟,落叶纷飞,长江奔流不息。这壮阔而萧索的秋景,触动了他积郁已久的情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中的秋日悲歌-1

"风急"二字尤为精妙。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秋风,更是时代的风暴、人生的风雨。诗人以风喻时局,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以风喻命运,诉说着个人的漂泊无依。在古诗词中,"风"往往承载着特殊寓意:时而象征时代变革,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时而寄托离愁别绪,如"昨夜西风凋碧树";时而暗喻人生际遇,如"长风破浪会有时"。

杜甫笔下的秋风,融合了自然、社会与人生的三重意境。那急促的风声里,有战乱中百姓的哀嚎,有读书人的理想破灭,更有岁月无情的叹息。而"天高"的辽阔,恰恰反衬出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助。这种天地之大与个人之微的强烈对比,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苍茫意境。

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意象,与首句的"风急"遥相呼应。秋风扫落叶,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暗喻着大唐王朝的由盛转衰。杜甫亲身经历了开元盛世的辉煌,也目睹了安史之乱后的满目疮痍。这种今昔对比的痛楚,化作诗句中沉郁顿挫的韵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中的秋日悲歌-2

"万里悲秋常作客"道出了诗人长期的漂泊生涯。自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杜甫辗转流离十余载,从长安到成都,从蜀中到荆楚,始终未能安定。秋风的凉意,恰似游子心头的寒意;落叶的飘零,正如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在于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此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清代学者浦起龙更称其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千载之下,当我们吟诵"风急天高猿啸哀"时,依然能感受到那个秋日里,一位伟大诗人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深沉思索。那呼啸的秋风,不仅吹动了诗人的衣袂,更穿越时空,叩击着每个读者的心灵。在这永恒的诗句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悲欢,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种超越时空的人类共同情感。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