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幽深意境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09-12 06:22
摘要:赏析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境,其艺术特色与哲学内涵,解析青苔、柴扉、红杏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惆怅的春日访友图。诗人穿着木屐踏过青苔,轻叩柴门却无人应答,唯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短短十四个字,不仅勾勒出具体的场景,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应怜屐齿印苍苔",开篇即以"应"字引领,带有一种推测与怜惜之情。诗人猜想园主人或许是怜惜这青翠的苔藓被木屐踩出痕迹,所以闭门不出。这里的"怜"字,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青苔在古诗词中常象征幽静、古朴与远离尘嚣,如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同样以青苔烘托出山林的幽深与静谧。叶绍翁此句,通过"屐齿印苍苔"的细节,生动展现了访友途中的自然景致,同时透露出诗人对园主人高洁品性的想象——他或许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士,珍惜一草一木,不愿被世俗打扰。

"小扣柴扉久不开",紧接着的"小扣"二字,显得轻柔而礼貌,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期待。"久不开"则陡然转折,带来一丝失望与悬念。柴扉作为农家或隐士居所的象征,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如陶渊明的"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但这里更突出其朴素与关闭状态,暗示园内无人或主人有意回避。这种"不开"并非冷漠,而是与上句的"怜"相呼应,或许园主人正沉醉于园中春色,不愿被外界干扰。诗人以动作和时间的延宕,营造出一种悬而未决的氛围,让读者也随之好奇:园中究竟有何景致?为何久叩不开?

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千古传诵的妙笔。尽管柴扉紧闭,春色却无法被禁锢,一枝红杏悄然探出墙头,向诗人招手。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惊喜,更寓意着生命力的蓬勃与美好事物的无法掩藏。红杏在古诗中常代表春意与生机,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但叶绍翁以"出墙来"的动态描写,赋予其灵性与叛逆,仿佛春色有自己的意志,急于向世界展示它的美丽。这种"关不住"的意象,深层次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再高的墙、再紧的门,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和美的感染力。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幽深意境-1

整首诗虽短,却层次丰富。前两句写诗人的行动与心理,后两句写自然的回应,形成人与景的对话。叶绍翁通过"应"字起头,不仅奠定了全诗的推测语气,还引导读者进入他的情感世界——他并非抱怨园门不开,而是理解并欣赏这种隔绝,最终从红杏出墙中得到慰藉。这种含蓄而积极的态度,正是宋代文人追求"理趣"的体现:在平凡事物中发现哲理,以淡泊之心面对得失。

从艺术手法看,这首诗运用了白描与象征结合的方式。"屐齿""苍苔""柴扉"等意象朴实无华,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青苔代表隐逸,柴扉象征简朴,红杏寓意希望,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家园。诗句节奏舒缓,音韵和谐,"苔""开""来"押韵,朗朗上口,增强了音乐的美感。

在当代,这首诗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应学会"怜惜"自然与宁静,哪怕只是驻足欣赏一片青苔或一朵红杏。"春色关不住"鼓励人们保持乐观,相信美好总会找到出路。正如叶绍翁所见,失望之时,往往有意外的惊喜等待发现。

"应怜屐齿印苍苔"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我们以温柔之心对待世界,以开放之眼寻找希望,这正是古诗词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