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带璐字的诗句 古诗词中璐字意象探微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09-10 06:42
摘要:古诗词中带璐字的经典诗句,解析璐字作为美玉象征在历代诗词中的运用,从屈原到李白、苏轼等名家作品,深入解读璐字承载的文化...

"腰间玉璐鸣珊珊,袖里琼枝光灿灿。"璐字在古诗词中常作为美玉的代称,承载着文人雅士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个充满珠光宝气的汉字,自先秦时期便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温润的光泽。

追溯璐字的源头,《说文解字》释为"玉也",其字形从玉路声,既表音又表意。在古代,璐常与琼、瑶、琚等美玉字并用,如《楚辞·九章》中"被明月兮佩宝璐",描绘的正是屈原以美玉喻志的高洁形象。这种以玉喻德的传统,使得璐字在诗词中往往承载着道德寓意。

唐代是璐字使用的高峰期。李白在《代赠远》中写道:"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鸣鞭从此去,逐虏至边陲。昔为一室欢,今成万里隔。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玉璐鸣珊珊,金鞍照曜晖。"诗中的"玉璐"既指实际的玉佩,又暗喻将士的高尚品格。杜甫则在《丽人行》中用"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虽未直接出现璐字,但其中描绘的珠玉光华,与璐字的意象一脉相承。

带璐字的诗句 古诗词中璐字意象探微-1

宋代诗词中的璐字更显含蓄深沉。苏轼在《次韵王巩独眠》中吟道:"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馆孤眠体生粟。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天寒日短银灯续,欲往从之车脱轴。何人吹断参差竹,泗水茫茫鸭头绿。"琢白玉"的意象与璐字相通,表达了对高洁情操的追求。陆游《书怀》中"玉璐琼琚佩陆离,秋风江上理渔丝"的诗句,则将璐字与隐逸情怀相结合。

元代以后,璐字的使用渐趋稀少,但在一些咏物诗中仍见其踪。王冕《梅花》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虽未直接用璐字,但以梅花喻玉质冰心,与璐字的精神内涵异曲同工。

带璐字的诗句 古诗词中璐字意象探微-2

值得注意的是,璐字在诗词中常与其他玉字构成复合意象。如"琼璐"、"瑶璐"、"琚璐"等,这些组合不仅增强了声韵之美,更深化了玉的象征意义。明代唐寅《花月吟》中"琼璐光华映月明,瑶台仙子步虚声"就是典型例证。

从修辞角度看,璐字在诗词中多采用借代、比喻等手法。诗人往往以璐代指高尚的品格、珍贵的情谊或美好的愿望。如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璐字,但"比翼连枝"的意象与玉璐相映成趣。

在现代诗词创作中,璐字仍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已有所扩展。除了传统的喻意之外,更多被用作人名或地名,赋予现代气息。如当代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其中虽未直接用璐字,但所表达的独立人格与璐字象征的高洁品质不谋而合。

纵观诗词发展史,璐字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保持生命力,关键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它不仅是物质上的美玉,更是精神上的瑰宝,代表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永恒追求。在当今社会,重拾这些充满文化底蕴的汉字,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璐字在诗词中的演变历程,恰似一块美玉经过时光的打磨,愈发显得温润而有光泽。每一个使用璐字的诗句,都是文人心灵与玉石对话的结晶,都在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