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这个名称源于汉代,因成都以织锦业闻名,朝廷特设锦官管理,故得此名。到了唐代,成都已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与扬州并称"扬一益二"。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成都,建草堂于浣花溪畔,在这里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赠花卿》中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生动描绘了当时成都歌舞升平的景象。
除了杜甫,还有许多诗人吟咏过锦官城。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赞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将成都比作天上的锦绣。李商隐在《杜工部蜀中离席》中写道:"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更是将成都的闲适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锦官城的自然风光,更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成都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养,使得这里物产丰饶,文化繁荣。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浪漫故事,到诸葛亮的武侯祠;从薛涛笺的风流雅事,到杜甫草堂的千古诗魂,无不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我们漫步在成都的宽窄巷子,游览武侯祠、杜甫草堂,品尝地道川菜时,依然能感受到诗人笔下那个花重锦官城的韵味。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继续书写着新的锦绣篇章。
锦官城的诗句中,最著名的当属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句诗描绘了春雨过后,成都繁花似锦的盛景,将锦官城的美名传颂千年。杜甫在诗中用"花重"二字,既写出了花朵饱含雨露的沉甸甸姿态,又暗喻着成都城的繁华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