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带阙的诗句 宋词中的建筑美学与情感寄托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09-01 11:01
摘要: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这句《鹧鸪天·西都作》中的阙字,不仅勾勒出富丽堂皇的宫殿景象,更承载着词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阙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既是实体建筑的指代,更是情感与意境的重要载体。阙,最初指古代宫殿、祠庙门前的高台建筑,通常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早在《诗经·郑风·子衿》中就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的描写,这里的城阙成为恋人相约的场所,赋予了阙以浪漫...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这句《鹧鸪天·西都作》中的"阙"字,不仅勾勒出富丽堂皇的宫殿景象,更承载着词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阙"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既是实体建筑的指代,更是情感与意境的重要载体。

阙,最初指古代宫殿、祠庙门前的高台建筑,通常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早在《诗经·郑风·子衿》中就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的描写,这里的城阙成为恋人相约的场所,赋予了阙以浪漫的意象。到了唐宋时期,阙在诗词中的运用愈发丰富,成为诗人词客抒发情怀的重要媒介。

李白的《忆秦娥》中"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以"汉家陵阙"收束全词,将个人的离愁别绪升华为历史的苍凉感慨,展现了阙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深沉意境。

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写道:"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这里的宫阙不仅是实指长安的宫殿建筑,更象征着盛唐的辉煌与诗人的政治理想。当安史之乱后,诗人再看到残破的宫阙时,其笔下的"阙"又带上了家国沦丧的悲怆。

带阙的诗句 宋词中的建筑美学与情感寄托-1

宋词中对阙的描写更加细腻多元。柳永《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虽然没有直接出现"阙"字,但"都门"暗示着城门阙楼的存在,成为离别的背景。晏几道《鹧鸪天》中"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楼台意象与阙有着相通的美学内涵。

带阙的诗句 宋词中的建筑美学与情感寄托-2

阙在诗词中往往与登高望远的情感相结合。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里的登临望远,虽未直言阙楼,但登高必倚阙的意象隐含其中。

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阙在诗词中往往代表着对称、庄严、崇高的审美理想。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人间宫阙与天上仙境相映衬,创造出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这种将实体建筑升华为精神象征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阙还常与季节意象相结合,形成特定的意境组合。范仲淹《苏幕遮》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里的"楼高"与阙意象相通,与秋色、斜阳共同构建出苍茫悠远的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阙在女性诗词中又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未直接描写阙,但"守着窗儿"的意象与闺阁中的阙窗有着内在联系,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空间感知和情感体验。

从文化象征层面看,阙往往代表着权力、秩序和规范。但诗人们通过对阙的吟咏,往往表达出对这种规范的超脱或反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的"玉壶光转"暗含宫阙意象,但词人最终在"灯火阑珊处"找到精神归宿,体现了超越世俗羁绊的人生境界。

阙意象在诗词中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城门阙楼,到后来的宫阙、城阙、陵阙,再到引申为天上的仙阙、月阙,这一意象不断丰富拓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