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带岳飞诗句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08-31 09:02
摘要:深度解析岳飞《满江红》创作背景与文学价值,怒发冲冠名句的历史意义,赏析这首爱国词作的艺术特色和精神内涵,展现民族英雄的文学成就。...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气吞山河的词句,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手,字字铿锵,句句泣血,道尽了一位民族英雄的满腔悲愤与报国热忱。每当吟诵这首《满江红》,仿佛能看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位顶天立地的将军独立江边,面对破碎山河,发出震古烁今的呐喊。

岳飞生于北宋末年,那是一个内忧外患交织的时代。金兵铁蹄南下,汴京沦陷,二帝被俘,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岳飞从小立志报国,母亲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成为他一生恪守的誓言。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成为抗金的中流砥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他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

《满江红》创作于绍兴六年(1136年),当时岳飞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先后收复襄阳六郡,兵锋直指汴京。然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主张议和,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其班师回朝。壮志未酬的岳飞痛心疾首,在班师途中经过鄂州(今武汉)时,登黄鹤楼眺望中原,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词的上阕以“怒发冲冠”起笔,如惊雷破空,将积郁已久的愤懑喷薄而出。“潇潇雨歇”既写实景,又暗喻时局——风雨暂歇,但危机未除。“三十功名尘与土”表达了对个人功名的淡泊,“八千里路云和月”则展现了转战千里的艰辛。下阕“靖康耻,犹未雪”直指国仇家恨,“臣子恨,何时灭”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相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展现了他重整河山的坚定信念。

带岳飞诗句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1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依然震撼人心,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它不仅是岳飞的个人抒怀,更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不屈呐喊。词中体现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牺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国家民族面临挑战时,这首词总能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从文学角度看,《满江红》堪称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语言雄浑豪迈,意境开阔深远,情感真挚浓烈。岳飞以武将身份写词,不事雕琢,直抒胸臆,反而造就了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词中运用了大量对比手法:“尘与土”对“云和月”,“靖康耻”对“臣子恨”,在强烈的反差中凸显了情感的张力。

历代文人对这首词推崇备至。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称其“雄浑悲壮,凛凛有生气”;清代词论家陈廷焯赞其“何等气概!何等志向!”现代学者更是指出,这首词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带岳飞诗句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2

在今天,我们重读《满江红》,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激情与力量。它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视和平,更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这种爱国精神。正如词中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也是对后人的鞭策。

带岳飞诗句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3

岳飞的《满江红》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因为它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依然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呐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