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的《泊秦淮》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江南水色的朦胧之美,正是我此次江南之行的诗意开端。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乌镇小巷,橹声欸乃中仿佛听见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吟唱。水乡的晨雾尚未散尽,拱桥倒影在粼粼波光中摇曳,恰如苏轼笔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沿着京杭大运河行走,忽见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碑刻。当地老者告诉我,这座千年古运河见证了多少游子的离愁别绪。在绍兴沈园,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词句被刻在廊柱上,仿佛还能感受到词人当年的缱绻深情。
登临太湖边的鼋头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远眺烟波浩渺的湖面,不禁吟诵起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千古名句。在寒山寺的钟声里,终于明白为什么历代文人墨客都要在此留下诗篇。
最难忘的是在周庄双桥邂逅的雨景。细雨如酥,撑一柄油纸伞立于桥头,眼前正是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写意画卷。船娘摇着乌篷船从桥洞穿过,吴侬软语的江南小调随风飘来,恍若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生动再现。
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在同里古镇发现了一块明代诗碑,上面刻着文徵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诗句。当地文化馆长者解释道,这是当年文人游历至此的有感而发。的确,每一个到过江南的人,都会在心底留下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归途列车驶过嘉兴南湖,想起乾隆皇帝"轻烟淡雨秀州城,柳色青青湖水平"的御题。江南之美,不仅在于小桥流水的婉约景致,更在于千年文脉的诗意传承。这些流传千古的游记诗句,如同文化基因般深植在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
本文地址:古文诗词频道 https://www.neebe.cn/guwen/1152619.html,励北网一个免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本站部分文章来网络分享,本着互联网分享的精神,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