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5年,杜甫流落成都,寄居草堂。此时的诗人历经战乱漂泊,身心俱疲。然而当他推开草堂的窗户,远眺西岭雪山时,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洗涤了诗人满身的尘埃。巍峨的雪山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只形成时空交错的奇妙景象,让诗人顿生感慨:纵然个人命运多舛,但山河依旧壮丽,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西岭雪山作为岷山山脉的重要支脉,主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是成都平原西部的天然屏障。其山势险峻,四季景色各异:春日山花烂漫,夏日绿荫如盖,秋日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特别是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成为诗人笔下"千秋雪"的最佳注脚。
杜甫对西岭的描绘并非单纯的写景,而是融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在《绝句》中,西岭的"千秋雪"与东吴的"万里船"形成时空对照,既展现了空间的辽阔,又暗含时间的永恒。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的写法,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新境界。诗人通过西岭雪山的永恒与门前船只的流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在成都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西岭的诗篇。在《野望》中他写道:"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在《登高》中又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这些诗作不仅生动描绘了西岭的壮美景色,更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西岭雪山因此成为杜甫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地理标志之一。
千年过去,杜甫笔下的西岭雪山依然巍峨耸立。这里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学爱好者前来寻访诗圣足迹。当我们站在杜甫草堂遗址,远眺西岭雪山时,仿佛还能听到诗人那穿越千年的吟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赞歌,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西岭雪山因杜甫的诗句而名扬天下,杜甫的诗句因西岭雪山而意境深远。这种人与自然相互成就的文化现象,正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每一片雪花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每一句诗词都凝聚着民族的智慧结晶。当我们吟诵"窗含西岭千秋雪"时,不仅是在欣赏一幅山水画卷,更是在与千年前的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诗句西岭千秋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中的千古名句,短短十四字,却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西岭,即今四川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在杜甫笔下,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照。
本文地址:古文诗词频道 https://www.neebe.cn/guwen/1152463.html,励北网一个免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本站部分文章来网络分享,本着互联网分享的精神,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