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带可字的诗句 可字入诗韵味长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10-04 10:21
摘要: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笔下这可字开篇的绝句,恰似在墨色宣纸上点染的朱砂,瞬间激活了整幅诗意画卷。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宝库中,以可字领起的诗句犹如散落的明珠,既承载着诗人百转千回的情感,又展现着汉语独特的音韵之美。这个看似平常的字眼,在诗人笔下化作千般姿态,或慨叹,或诘问,或期许,成为打开诗词意境的一把密钥。纵观诗海,可字的运用最早可溯至《诗经》。《卫风·伯兮》中岂无膏...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笔下这"可"字开篇的绝句,恰似在墨色宣纸上点染的朱砂,瞬间激活了整幅诗意画卷。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宝库中,以"可"字领起的诗句犹如散落的明珠,既承载着诗人百转千回的情感,又展现着汉语独特的音韵之美。这个看似平常的字眼,在诗人笔下化作千般姿态,或慨叹,或诘问,或期许,成为打开诗词意境的一把密钥。

纵观诗海,"可"字的运用最早可溯至《诗经》。《卫风·伯兮》中"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幽怨,已隐现"可"字的雏形。至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字开始承担起转折语气的功能。真正将"可"字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当属唐代诗人。李白《长相思》中"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的起兴,与后续"美人如花隔云端"的咏叹,正是通过"可"字构成情感的跌宕。杜甫更善用"可"字营造沉郁顿挫之境,《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后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便是以"可"字暗含的无奈强化了战乱之痛。

在词作领域,"可"字的运用别具匠心。李清照《声声慢》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字后,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承转,可"字隐含的犹疑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词人彷徨无依的心境。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之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设问,正是通过"可"字维系着人间与仙境的对话。

带可字的诗句 可字入诗韵味长-1

若论"可"字的精妙变化,当细品其在不同语境中的韵味。作为反诘时,王安石《明妃曲》"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的慨叹,以"可"字强化了历史的沧桑感;作为转折时,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惘,借"可"字完成了从现实到回忆的时空跳跃;作为期许时,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含蓄,靠"可"字传递出欲说还休的情意。

值得玩味的是,"可"字在诗词中常与否定词搭配,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写歌女无知,实则"可"字暗含的批判意味力透纸背。陆游《钗头凤》"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的痛彻心扉,正是通过"可"字与"莫"字的呼应,将爱情悲剧渲染得淋漓尽致。

带可字的诗句 可字入诗韵味长-2

从声韵学角度审视,"可"字作为上声字,其先抑后扬的声调特别适合表达复杂情感。在五言诗中,它常处于第二字位置,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轻快;在七言诗中则多居第四字,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感。这种固定的位置安排,使"可"字成为诗句节奏的重要支点。

宋代以降,"可"字的运用更显炉火纯青。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新自然,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趣,都将"可"字融入日常语感,达到"看似平常最奇崛"的境界。至元代散曲,"可"字的使用更加自由洒脱,关汉卿《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的控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都借助"可"字强化了抒情力度。

明清诗词中,"可"字继续发挥着独特的修辞功能。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伤,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毅,乃至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无不通过"可"字微妙地调节着情感的浓度。这个平凡的字眼,历经千年锤炼,已然成为诗词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诗眼"。

当我们重读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时,或许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这看似简单的"可"字,实则是诗人将自然景象转化为永恒诗意的玄关。它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又似古琴曲中的泛音,在虚实之间回荡着不绝的余韵。每一个带"可"字的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描写少林寺的诗句 千年古刹禅武合一的诗意写照

    描写少林寺的诗句 千年古刹禅武合一的诗意写照

    描写少林寺的经典诗句,了解千年古刹禅武合一的独特文化。从达摩面壁到当代传承,少林寺融合佛教禅宗与中华武术,形成独具特色的修行体系。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赞颂少林的诗篇,见证这座武林圣地的文化魅力。...

  • 苓的诗句 古代诗词中的茯苓意象与养生智慧

    苓的诗句 古代诗词中的茯苓意象与养生智慧

    古代诗词中茯苓意象的演变历程,解析《诗经》至明清文学作品中的苓类诗句,揭示中医药与古典文学的深度融合,展现古人养生智慧与现代科学验证的契合点。...

  • 描写树的诗句 古诗 赏析与意境解读

    描写树的诗句 古诗 赏析与意境解读

    深度解析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树的经典诗句,涵盖杨柳、松柏、梧桐等树木意象的象征意义与艺术特色,诗人如何借树木抒发情感寄托哲思,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 观于月的诗句 明月千年照诗心

    观于月的诗句 明月千年照诗心

    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经典诗句,从李白举杯邀明月到苏轼把酒问青天,解析月亮意象在传统文化中的情感寄托与哲学内涵,领略千年诗心与明月清辉的交融之美。...

  • 讽刺势利眼的诗句 看透世态炎凉的古典智慧

    讽刺势利眼的诗句 看透世态炎凉的古典智慧

    杜甫"朱门酒肉臭"等经典诗句深刻揭露势利社会本质,解析白居易、李白、苏轼等名家批判人情冷暖的智慧,古典诗词对当代势利现象的启示价值。...

  • 母慈子孝的诗句 古代诗词中的亲情礼赞

    母慈子孝的诗句 古代诗词中的亲情礼赞

    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母慈子孝的经典诗句,从孟郊《游子吟》到《诗经》名篇,解析传统孝道文化在诗词中的体现,古代家庭教育智慧对现代亲子关系的启示意义。...

  • 关于最高的楼的诗句 凌云绝顶入诗行

    关于最高的楼的诗句 凌云绝顶入诗行

    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最高楼宇的经典诗句,包括李白手可摘星辰的危楼、杜甫高跨苍穹的寺塔、王之涣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些诗句展现了古人登高望远的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对高度与境界的独特理解。...

  • 听雪诗句 雪落无声诗韵长

    听雪诗句 雪落无声诗韵长

    深入解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听雪意象,从唐诗宋词到明清佳作,雪景在古典文学中的艺术表现和哲学内涵,领略文人墨客笔下的雪韵诗情。...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