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汉语词典知识平台,分享汉字词语知识、历史文学知识解答!

励北网

登眺的诗句 登高望远古诗名句赏析

来源:励北网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09-03 05:02
摘要:登眺诗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题材,从杜甫会当凌绝顶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这些登高望远的经典诗作展现了古人登临赋诗的艺术成就与人生智慧,值得细细品读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望岳》中的千古名句,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登眺题材的经典之作。登高望远,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他们或登临高山,或凭栏远眺,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创作出无数动人的诗篇。

登眺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源头可追溯至《诗经》中的"陟彼高冈,我马玄黄"。到了魏晋时期,登高赋诗已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动。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开登临咏怀之先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站在碣石山上,眺望苍茫大海,将个人的雄心壮志与壮阔的自然景观完美结合。

唐代是登眺诗的黄金时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描绘了壮丽的河山景色,更蕴含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将登高所见与人生感悟巧妙融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杜甫的登眺诗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除了《望岳》之外,他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个人漂泊的深沉感慨。这首诗被后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其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登眺的诗句 登高望远古诗名句赏析-1

宋代词人同样擅长登眺题材。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登高望远的体验,表达了诗人高远的政治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写的是中秋望月,但同样体现了登高怀远的情怀。

登眺诗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将外在的自然景观与内在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诗人登高望远,往往触景生情,或抒发豪情壮志,或感慨人生际遇,或思念远方亲人,或忧国忧民。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得登眺诗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登眺的诗句 登高望远古诗名句赏析-2

从艺术特色来看,登眺诗往往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通过天地之大的对比,突显了个人之渺小;又如李白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空间层次的对比,表达了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

登眺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通过夸张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楼阁之高;又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夸张的想象,突出了泰山之雄伟。这些夸张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诗歌更具浪漫色彩。

在语言运用上,登眺诗往往凝练而富有意境。诗人善于用最精炼的语言,描绘最广阔的景象,表达最深沉的情感。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仅用十四个字就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秋日图景;又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崇高的政治理想。

登眺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蕴含的人生智慧。这些诗篇教导人们要胸怀广阔,志存高远;要勇于攀登,不断进取;要超脱世俗,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正如王安石所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超越眼前的困扰,把握更大的格局。

时至今日,登眺诗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忙于琐事,容易迷失自我。读一读这些登高望远的诗篇,或许能让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忙碌,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人生,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当我们登上高处,极目远眺,或许就能理解古人为何如此钟情于登临赋诗——因为在那一刻,我们不仅看到了更远的风景,也看到了更深的自己。


古文诗词
小编:小北整编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