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誹謗之木
拼音fěi bàng zhī mù
注音ㄈㄟˇ ㄅㄤˋ ㄓ ㄇㄨˋ
浏览0次
供百姓书写政治缺失的表木。
例 诽谤之木不仅是古人听取民意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治理国家的智慧体现。
英board is erected in the transportation hub for people to write comments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桥边,供人书写谏言。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任人书写政治得失,称为「诽谤之木」。
例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交媒体就像古代的"诽谤之木",人们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表达对政府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引《淮南子·主术》:「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供百姓书写政治缺失的表木。
引《吕氏春秋·自知》:“尧 有欲諫之鼓, 舜 有诽谤之木, 汤 有司过之士, 武王 有戒慎之鞀,犹恐不能自知。”高诱 注:“欲諫者击其鼓也。书其过失以表木也。”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诽谤之木设,则有过必知;敢諫之鼓悬,则直言必献。”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至于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